官网:www.musicdd.net | QQ:2961718350
 
音频作品  
1 曲名:美丽吉林【试听】
2 曲名:雾凇情【试听】
3 曲名:最美的音画【试听】
4 曲名:江城吉林嗨起来【试听】
5 曲名:吉林,醉美故乡【试听】
6 曲名:腾飞吧吉林【试听】
大型系列青年专辑《我的音乐》个人作品CD专辑
CD专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收录
CD专辑:《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全文收录
CD专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CD专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CD专辑:《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本刊资讯  
【教授专栏】吴 蓉——综合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发布者:《当代音乐》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0/5/19


吴 蓉

[摘 要]艺术院系要发挥多学科教学优势,构建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应采用“强化创新、全面培养、灵活施教”的教学原则,大力加强应用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其研究视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培养质量。通过专业比赛、艺术展演、艺术交流等多种实践形式来发掘艺术硕士(音乐)人才的艺术潜质和发展后劲,从而不断开阔艺术视野,强化完善艺术使命。对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应用型;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卓越人才,成为各教育部门的重要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则有力推动和促进着“双一流”的发展进程。国家在立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深化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大力加强应用性型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体系,须拓宽其研究视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培养质量,整体规划高校艺术硕士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的现状

现今以学术型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已逐步转变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协调发展的模式,改革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在研究生教学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下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今社会对艺术师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15年教育部修订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指出:在音乐领域中,培养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1]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成为当下艺术硕士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探讨研究生培养机制时,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强调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导师团队负责制的音乐专硕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音乐专硕人才质量提升。有的学者认为应广泛借鉴国外发达艺术院校的培养经验,从培养类型、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将人才培养的中心放在课程教学设计、探讨研究式的课程教学、团队合作参与等方面。还有的学者则认为在常规教学模式为主的前提下,保持各高校共性发展的同时,须兼顾到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客观合理的改革机制和培养模式。

 

二、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专业教学会受到学科理念、师生双边活动、模式和方法等诸多变量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的问题亟须面对和解决。首先,在音乐专硕人才培养类型上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还遵循着传统艺术培养学科单一的人才模式。没有按照艺术创新、艺术人文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学习、创作、展演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统筹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其次,过于倚重一对一教学的方法,忽视了新兴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推广。学生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单一的培养途径很难满足学生阶段性和多样化需求,也较难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再者,教学评价强调学校平时的考核,忽视了实践舞台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功效。因此,音乐专硕人才的培养既要预防在课程体系中出现理论课过多过重的问题,又要避免出现由于实践过量而忽视了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现象。力求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既能凸显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色,又能和专业的艺术院校有所区别,处理好专业必修、选修与公共必修、选修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艺术人才。

(二) 解决的途径

在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重点解决课程设置、应用型音乐人才素质结构改善两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特色体现在能够改变以往的单科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处理好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与研究生就业方面,主要解决现有人才培养渠道不够畅通、学科竞赛独立于音乐人才就业体系之外的局限。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就业市场上寻找课题与研究方向,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相关项目的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并提出具有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与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主要解决现有课程设置方面的突出问题,科学设计课程结构与内容、比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如处理好课程模块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课堂知识和实践环节的关系。其主要特色体现在音乐实践、创作类课程设置创新实施。摸索出一套符合区域教育特色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重点解决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中的管理理念落后、制度滞后及科学评价体系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其主要特色体现在通过研究,可以为我省音乐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如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的建立等。

 

三、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 建立多元知识结构框架

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强调以学生为本,创新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围绕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第一,要重视基础教学,拓展专业口径,不断强化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训练。同时在教学体系层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推进研究性教学,创建适合学生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向,鼓励艺术学各方向的交叉研究,构建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第二,要围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实践环节等方面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手段、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拓宽研究生成长发展新空间。第三,当下慕课、课堂派等在线课程的导入,是高校音乐研究生教学体系个性化的需求,利用数字化平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使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育等方面有了创新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第四,调整艺术人才的培养知识建构,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方向。如数字音乐研究方向便是数字媒体艺术、录音艺术与音乐创意相结合的新专业领域,该专业方向的特色是将视听艺术相结合,在技术平台上围绕音乐数字媒体艺术形态与审美方式,用系统化整合模式进行构建,多媒体音乐剧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专业教学成果等。

(二) 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导师负责制基础上,构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体系。从实践能力、理论水平、艺术创新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师资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师资水平较高的良好格局。导师团队由技能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和博士组建,制定“青蓝工程”的教授传、帮、带机制,通过共同探讨和研究,发挥团队个人的专业优势,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拓宽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提高培养研究生的指导能力。要加强导师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上岗要求,加大导师监管力度。同时根据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自身发展需求,聚焦博士化工程,积极引进博士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师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重点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建立教学发展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构建合理的、高层次研究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三) 加强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以专业艺术实践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制度、政策和师资建设为基础,构建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实践平台。[3]增加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和省市级剧院、音乐厅、高校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综合性大学自身的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须以艺术创作和表演为载体,以高质量、高级别的艺术竞赛为重点,转化教学成果。此外,积极探索符合学校专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校企联合教学新模式,在培养单位与企业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和创新,服务于地方,为提高所在区域的城市艺术品位,营造健康高雅的城市文化艺术氛围提供支持。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采取灵活多样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如采取“订单式”与“小学期制”和“双元制”相结合的校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全日制教学计划的同时,利用“小学期制”“双元制”等国外校企教学模式在提供顶岗实习的单位进行实践训练。同时还可以把艺术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音乐会(论文)等安排在用人单位进行。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集体项目的艺术、创作作品竞赛,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鼓励在读研究生通过联合创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协作意识与培养团队精神,为学生成长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四) 注重地方传承,拓展国际化音乐交流合作平台

在应用型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上,应具备研究与传承的发展理念。在研究中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研究与创新。立足于教育部相关研究生培养政策,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结合硕士研究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当地文化中民族精髓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突出学校艺术培养特色,形成具有区域化优势的研究生实践培养项目。当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全国各艺术院校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借鉴国际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艺术创作经验可以推进艺术创作精品的打造。鼓励研究生读研期间赴海外留学一年,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更能及时了解艺术前沿信息,推进国际化交流的进程,使得艺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支持中青年后备骨干教师赴海外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及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和艺术交流活动,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也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广泛汲取外来优质教学经验,突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师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拓宽学术视野。

 

结 语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多学科教学优势,构建艺术硕士(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应采用“强化创新、全面培养、灵活施教”的教学原则,大力加强应用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其研究视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培养质量。通过专业比赛、艺术展演、艺术交流等多种实践形式来发掘艺术硕士(音乐)人才的艺术潜质和发展后劲,持续开阔艺术视野,强化专业使命,使他们成为未来艺术创新人才队伍的主力军。

 

注释:

[1] 参见20156月中国艺术硕士网发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 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44.

[3]刘 欣.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7(04):50.

 
友情链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    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  |    龙源期刊网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知网数据库  |  
 
Copyright 2015-2016 当代音乐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
联系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联系电话:0431-85680785 / 81101315  传真:0431-85680785  联系人:魏琳琳  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2200004000081]
理论版邮箱:cnjlddyy@126.com cnjlddyy@sina.com  作品版邮箱:cnjlddyy@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审批》编号:[吉ICP备19005450号]  [技术支持:百德科技]